新一轮“双一流”建设正值国家“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也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和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开局的关键阶段。为加快实现高等美术教育高质量内涵式发展,中央美院立足两个大局,突出特色重点,全面深化改革,朝着建成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美术大学的战略目标,制定本方案。
一、建设目标
本轮建设周期,学校围绕高等美术教育高质量发展主线,持续完善适应新时代发展的“新艺科”布局,培养一批具有国际视野、德才艺兼备的高端人才,重点优化学科创新团队和师资队伍结构,继续推出学术研究、社会创新和艺术创作的高品质成果,着力提升服务国家社会发展水平,扩大国际文化艺术影响力,建构完备的现代大学治理体系,以鲜明中国特色跻身世界一流美术大学行列。
面向建设具有文化前瞻性、学术引领性与广泛影响力的世界艺术强校的中长期目标,持续汇聚全球顶尖艺术大师和专家学者,为艺术事业发展输出领军人才,形成具有央美特色的美术教育和创研领域的中国学派,以深厚、独特、一以贯之的办学文化向世界艺术教育提供中国方案,有力支撑国家教育强国和文化强国建设。
二、学科建设总体规划
(一)学科布局总体情况和学科建设的总体目标
积极响应国家“新文科”教育战略,充分聚焦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与人类社会发展的时代责任,以解决中国美术和高等美术教育事业重大问题为导向,以培养具有开拓精神、时代责任感和创新意识的复合型艺术人才为目标,组建学科创新团队,同步推动学科治理体系、教育教学模式、学术思想理念的创新,加快形成“弘扬中华美育精神的新艺科”学科布局:集中资源优势,重点塑造美术学、设计学高峰学科形态;完善学科结构,持续推动艺术学理论、建筑学、风景园林学、城乡规划学等一级学科的升级转型;突出优势特色,推动建设美育学、视觉艺术管理、科技艺术、文化乡建等一批符合国家社会发展需求的重点领域新兴学科。
(二)拟建设一流学科及其对带动学校整体建设的作用
1.加快实现美术学一流学科在新时代的内涵式发展。重塑基础教学,培育新的学科生长点,强化学科交叉融合。引导中国画、书法专业探索当代题材;油画定向攻关时代课题及主题性美术创作;版画、雕塑加大成果输出和影响力提升;壁画以中国城镇化建设与乡村振兴为契机探索交叉学科发展;美术史论加强全球美术史建设,从中国视角讲好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艺术故事;实验艺术拓展“科技性社会艺术”和“新材料生态艺术”等方向,融合前沿科技服务社会;摄影积极参与全民美育与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文物(艺术品)保护与修复专业重点聚焦传统活化与创新。艺术学理论作为支撑学科,为学科口径范围内的绘画、雕塑、科技艺术、社会性艺术和跨媒介艺术等艺术实践提供扎实的理论基础,进一步强化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复合型艺术人才培育模式,有效提升教学科研成果的产出数量与质量。
2.实现设计学一流学科在全球设计教育变革中的前瞻性发展。充分发挥学校在人文艺术领域的综合优势,强化学科广义交叉的时代本质和鲜明特色,重点建设战略设计、科技设计、文化设计、社会设计、产业设计五大交叉学科类型,主动布局新兴、交叉专业,形成向内融合、向外交叉的学科发展新格局;以创新能力培养为重点,对现有教育结构进行细化完善,深化引领设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追求东方审美理想,以弘扬中华设计文化为己任,提升学科服务社会民生的设计能力。建筑学作为支撑学科,进一步融合设计学学科并有力拓展其建设内涵与建设口径,通过项目制联合育人模式,充分聚焦重点领域的社会创新与文化传承,最大程度发挥学科交叉的师资优势。
3.以美术学为依托,推进艺术学理论的转型升级。强化艺术史、艺术理论、艺术遗产等基础理论方向的内涵建设和创新发展,拓展艺术管理、艺术教育、艺术跨学科研究等的社会应用;逐步将美术学所涵盖的人工智能艺术、虚拟艺术、生物艺术和跨媒介艺术等新兴艺术实践纳入研究视野,提倡在门类艺术基础上,对艺术史中的跨文化、跨门类(媒介)现象进行考察研究,达到美术学与艺术学理论的协同发展;以美术学为依托,提升学术资源共享能力,在师资结构、学术研究、招生方向、课程体系和实践教学上进行系列调整和优化,快速提升艺术学理论学科竞争力。
4.以设计学为引领,持续优化调整建筑学学科布局。推动建立与设计学科的协同育人模式,依托《基于学科融合理念的建筑创新设计教育课程体系研究》《艺术院校城市设计与课程体系建设》等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持续探索具有美院特色的新工科建设思路;加大跨学科人才的共享、引进和培育力度,深化学科交叉融合,延伸设计边界,落实一批联合课题和联合实验室,进一步体现美术教育中建筑学科建设的独特优势,拓展央美建筑学派的学术影响力。
5.探索建立学科共同基础,带动学校整体发展。探索具有艺术院校特色的多学科基础教学,以基础教学的迭代升级带动学科育人模式的与时俱进;推进建设高质量实验室、研学产平台、教学基地、数字化校园等学科共同基础设施,加大共享服务水平,使之生成全校各学科发展的创新支撑;进一步推动交叉学科建设、目录内已有和新增专业申报、工作室方向增设等重要工作,促进本硕博分级分类培养方案的修订完善,提升全学科人才培养质量。
(三)推动建设学科发展的主要举措
1.探索交叉融合的学科创新团队建设。大力推进科研组织模式创新,遵循“整合资源、支持重点、提出特色、动态发展”的原则,突出“高精尖缺”导向,以学校四大学科群建设为基础,以项目研究和学术活动为载体,制定创新团队支持计划,促进学科交叉融合发展;明确创新团队建设的主攻方向和主攻课题,着眼新兴、特色、交叉学科布局,支持国内外学者组建团队;依据不同课题方向,全球招募创新团队领军者,以教授专家带动骨干成员、骨干成员联动青年成员,强化交叉融合与协同创新,全方位开展科研与实践工作。
2.推进新文科语境下本科专业的布局调整。持续优化专业结构,拓展专业目录,在完成艺术教育、城市设计专业备案及科技艺术专业新增基础上,加快优势专业的独立申报和新兴专业的申报备案,继续完善“艺术学”“工学”“管理学”“教育学”四大学科门类布局;以“双万计划”为契机逐批建设定位明确、管理规范、教学改革成效突出的一流本科专业,依托新文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强化艺术管理为代表的一批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学科专业建设。
3.强化学科基础理论的研究与论证力度。设立学科定期调研专项机制,及时掌握学科建设进度和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重点、难点问题,充分研讨新文科语境下一流学科应有的结构、形态和内涵,并落实到学科规划和人才培养方案中;着力提升对高等美术教育规律的研究力度,以集体攻关的方式推出一批学科基础理论研究成果,为学科建设、师资引育、课程设置、科研创作等系统工作提供扎实的学理依据。
4.落细落实中国高等美术教育评价改革举措。深化对中国高等教育评价改革政策精神的理解吸收,联合全国高等美术教育研究权威机构与专家学者,产出阶段研究成果;从标杆对比、制度建设、举措写实、成效数据等方面,形成衡量美术学科整体水平和发展潜力的绩效评价办法;在兼顾共性与个性基础上,探索高等美术院校共建共享的评估机制,指导学科方向的动态调整和各类资源配置,鼓励杰出人才和高水平研究成果不断涌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