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用人体动态研究VR教程(行走篇)》
正式开播
时值全国人民面对疫情众志成城、共克时艰之际,在校党委的全面领导下,教务处深入贯彻教育部《关于在疫情防控期间做好普通高等学校在线教学组织与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的文件精神,积极落实在疫情期间“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的网络教学工作,并努力承担社会责任,于近期相继在中国大学MOOC平台推出了一系列中央美术学院优质在线开放课程,助力全国高校师生和广大学习者在线抗“疫”。
此次我校共有四门在线开放课程登陆在中国大学MOOC平台,其中,首次上线运行的有两门课程,即人文学院李军教授于3月10日开课的《文化遗产的诗学(第一季)》和于3月23日开课的设计学院费俊教授、王黎明副教授的《艺用人体动态研究VR教程(行走篇)》;另外,去年作为我校首批上线并获得社会高度赞誉的两门课程也已在这个春季再次上线运行。令人可喜的是,二次上线后仅仅四周,造型学院基础部叶南教授的《素描教学基础课程》就达到了近两万人次的超高订阅量,人文学院吴雪杉教授的《中国现代艺术12讲》也在同类课程中脱颖而出,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在抗击疫情期间,这一系列中央美术学院在线开放课程能够成功上线运行并迅速获得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认可,充分体现了我校对信息技术与艺术教育融合发展的高度重视,以及在国内艺术类在线教育的发展中所起到的重要引领作用。
《艺用人体动态研究VR教程(行走篇)》课程宣传片
第一章节 研究方法介绍
本章节的学习目标是让同学们了解国际上从传统到现代关于研究人物以及动物运动规律的历史,方法和成果,以及本次课程所采用的研究方法。
第一部分 传统研究方法:埃德沃德 · 迈布里奇
第二部分 当代研究方法:斯科特 · 伊顿
第三部分 本课研究方法:数码媒体工作室
第二章节 人体关节系统
本章节的学习目标是让同学们通过对人体关节系统的运动机制及运动幅度的研究,来达到通过表面人体运动变化看到内在运动本质的目的。
第一部分 上肢关节系统
第二部分 躯干关节系统
第三部分 下肢关节系统
第三章节 基本行走规律
本章节的学习目标是让同学们可以通过VR沉浸式方式或者常规电脑操作方式来学习人体行走的基本规律。
第一部分 行走的定义
第二部分 行走的过程
第三部分 重心的转移
第四部分 肩膀和骨盆
第五部分 头部的运动
第六部分 手臂的运动
第七部分 脚部的运动
费俊
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艺术与科技方向教授,博士生导师。
1992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版画专业并获得学士学位,2005年毕业于美国阿尔弗雷德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电子综合艺术专业并获得硕士学位。曾任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数码媒体工作室主任,某集体创意总监,北京媒体艺术双年展联合策展人。
《睿·寻》手机应用程序,尺寸可变,2019
《有趣的世界》装置一,互动影像装置,尺寸可变,2019
《有趣的世界》装置二,互动影像装置,尺寸可变,2019
《归鸟集》互动装置,北京大兴国际机场, 2019
《姿态云_姿态墙》 互动装置,2013 与Judith Doyle合作作品
王黎明
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数码媒体方向教师,副教授。
2008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数码媒体专业,设计学院数码媒体工作室教师,副教授。数码媒体影视动画创作中心副主任,AUTODESK国际认证讲师。长期从事数字艺术视觉效果方面的创作研究工作,学术上致力于虚拟现实,混合现实等XR沉浸式体验的理论和实践方面的研究。在教学和科研当中,注重以传统美术的造型研究为根基,辅助于高科技的数字化创作技术,融入先进的艺术创作思想,进行沉浸式数字作品的创作和教学。
主要作品:
《行走的人体》 VR装置 ,尺寸可变,2018
《飞夺泸定桥》, VR装置 ,尺寸可变,2016
《艺用人体动态研究VR教程(行走篇)》的新颖之处有哪些?有哪些课程“亮点”值得同学们重点关注?需要在开课前需哪些准备?
传统的艺用动态人体教学大多是以书本做为主要的教学资料,结合真人模特和视频参考进行辅助教学的,虽然已经能够满足课堂上的基本教学要求,但是有些时候我们还是能感觉到研究的局限性,比如,当我们需要对某一个动作从不同的特殊角度进行反复研究,或者想放慢一个动作来分析运动细节,或者我们想把某一个动作瞬间的前后动作都同时显示出来做分析比较,再比如我们想把四肢的运动轨迹显示出来,或者想透过人体表面看到骨骼的同一个运动等等,传统的授课方法就无法同时实现了,虚拟现实技术的出现恰恰可以满足以上所有的需求,甚至还能提供更多的可能性,本次课程我们尝试结合虚拟现实技术,利用沉浸式的授课方法来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人体的基本运动规律。通过本次课程的学习相信大家会对人体基本行走规律有一个全新的认识,这对于不同艺术领域的人体动态研究都是很有帮助的。
本课程由一套慕课课程和VR课件共同构成,开课前需要准备PC系统的电脑,下载提供的教学软件,如果电脑能够支持HTC VIVE的VR设备就更好了,可以用沉浸式教学软件来学习,因为教学软件是基于Windows系统开发的,所以目前不支持苹果系统的电脑。
讲授MOOC与其他课程有何区别, 王老师录制前做了哪些准备?课程设计原则和制作理念是什么?如何调动同学们在线学习的积极性呢?
讲授MOOC跟一般课程最大的区别就在于互动性的不同,常规授课有同学们的实时反馈和互动,老师能直感受到同学们的听课情况,可以及时进行调整,MOOC讲授感觉大部分是在录制分段的素材,有时候一个地方要讲几遍才可以,跟演员的工作很像,还得考虑到成片的结构,感觉更像制作电影。我在录制前需要设置摄像机,布置灯光,打开提示词显示器,有时候还需要化妆。课程的设计原则是利用科学的研究方法达到透过现象看本质的目的,制作理念是尽最大努力保证授课视频和授课软件的品质。在调动同学们在线学习的积极性方面主要是通过沉浸式的VR教学软件或者是交互式的PC教学软件来引导同学们只有在学习了在线的视频后,才能在线下的教学软件中练习。
MOOC为优质教育的普及和促进教育均衡发展提供了一个可能的解决方案。但是如何结合传统课堂与MOOC、利用MOOC来促进课程质量的提升呢?
MOOC的优势在于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可以随时随地进行学习,而且教学资源复用性很强,这些都是传统课堂所不具备的优势,但是在师生之间的交互性,即时性,监管性方面,反而是传统课程的优势所在,所以两者之间是有很强的互补性的,我们完全可以将固定的知识系统转换成MOOC的形式,把创作性的,交互性的,体验性的课程放在线下,从而可以更好地提升授课的质量。
MOOC在更宏观的层面,不仅促进大学教育体系的重构,对于社会来说,MOOC将可能创造新的教育模式、推动公平民主的学习型社会的发展,那么此次课程除专业领域的影响外,对非专业人士有哪些积极意义呢?
其实随着学科的改革和发展,专业和非专业之间的界限正在模糊化,甚至不同学科系统之间的界限也在融合,很多新出现的专业本身就需要在传统专业之间进行整合,所以本次课程在设计之初就本着可以让不同领域不同学科之前的受众都能够掌握这些基本的规律,运动人体本身就是一个跨领域的学科,运动,医学,艺术都会有对应的应用领域,因为本次课程的制作流程尽量按照实际现实复原然后再做归纳和终结的,相信对各个相关领域都会有一定的帮助。
课程视频截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