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线下开课首日教学巡检
3月22日,中央美术学院迎来了2021年春季学期线下课程的首日开课,由教务处组织,我院党委书记高洪、院长范迪安、副院长苏新平、副院长吕品晶、院长助理潘承辉、各院系教学负责人及教务处处长孙韬、副处长谭玉红、周岚、吕明等一同对望京校区的开课情况和教学准备工作进行了巡查。
按照教育部关于高校分批错峰开学的统一部署,我院已于3月1日正常开学,先行为期三周的线上教学,同学们也按照防疫要求顺利返回校园,重回央美大家庭,青春的气息,蓬勃的活力,重新在校园荡漾。
上午九点开始,院领导一行人首先巡查了北区的人文学院沙芳兵老师的《二级英语》、赵伟老师的《道教美术研究》、艺术管理与教育学院赵力老师线下与线上同时进行的《艺术商业管理》课程。
英语课堂
艺术管理与教育学院
在马克思主义学院,宋修见老师介绍我院的思政课目前采取线上教学的方式。不同于疫情期间800多学生同时上一堂课的情形,现在把大班转变成7个中小班来进行教学,以保证课堂教学的成效。范迪安表示,思政课作为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希望老师掌控课堂,通过考勤、线上互动等方式引导学生,切实保障教学效果。考虑到学生已全部返校,可采取线上线下教学相结合的方式,他希望思政课的老师们努力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广”的标准来要求自己,上好思政这门重要的课程。
马克思主义学院
在实验艺术学院社会性艺术的教室里正在进行本科三年级的《基础科学原理与艺术呈现》课程。邱志杰老师介绍说,开设这门课程基于两个理念,其一,科技艺术要社会化,社会性艺术要科技化;其二,科普跟美育要始终在一起。这门课程从科技馆入手,从科技艺术家入手,寒假开始就布置学生调查各自的科技馆,目前已进入方案确定阶段并最终要完成作品的制作。
实验艺术学院
范迪安拿起一位同学制作的作品《当代艺术的驱动器》,饶有兴致地观看并询问学生的创作思路。据介绍这是一件收集了很多艺术家描述自己作品语句的装置,可以演绎出来68万种方案,按一下按钮,就会随机出现一句话,主要用来刺激灵感。范迪安对学生的创作热情予以高度肯定。他说,实验艺术要关注科技艺术创作生产与社会文化传播乃至文化消费的关系。一方面我们要培养科技艺术家,另外一方面也要培养科技艺术创作生产型人才。这门课程的选题很有价值,中国目前科技馆的数量还远远不够,在刚刚结束的两会上有委员提出要在各地建立美育馆,其中就包括了科技馆。科技馆作为公共文化服务,将来有望纳入国家文化实施的规划中。他殷切地希望同学们不仅要当科技艺术家,还要努力培植中国科技艺术的大众化土壤,促进全民创新。
在版画系的《印法研究》课程上,学生可以使用各种手段刻板,工作台上甚至放有用激光刻的板,大大提高刻板的效率。巡查时,在与任课老师的交流中了解到,“印”有很多“印”的方法,这门课程就是要拓展“印”的手段,延展“印”的概念。
版画系
在四年级油画本科的毕业创作指导课程上,范院长说毕业创作对学生个人是一次大的提升,距离毕业展仅剩3个月时间了,时间紧迫,希望学生做好最后的冲刺。
造型学科基础部
版画系
在造型学科基础部的教室里,学生们正在画人物素描,巡查组在每一位同学的画作前驻足观看,特别是一位女同学别具一格的素描稿引起关注。苏新平对学生的创作手法和思维方式给予了鼓励和表扬。范迪安对基础部的学生寄予希望,称这段时间对基础教学是最好的时机,要想办法超越师兄师姐的作业水平,高洪也鼓励同学们要鼓足干劲,超越自我。
造型学科基础部
中国画学院刘庆和老师的《白描写生》课程由之前的线上教学转为线下授课,现阶段的任务是把素描转变为线描的过程,他说线是其精髓。范迪安强调,中国画作为以国名来命名的画种在全世界也是少有的,其重要性可见一斑。中国古代讲笔墨记忆的,画练的多了,感觉有记忆跟着,自然而然就画出来了。古人为什么要面壁练长线条,是同样的道理,希望同学们能攻克笔墨关。
徐海老师的《篆刻课程》是针对大三本科书法专业开设的。看到不少女生学习篆刻,范迪安给予鼓励。
中国画学院
在壁画系,孙韬老师介绍《壁画与主题创作》课程的前期是以线上教学为主,对壁画与主题创作的历史进行梳理,每个学生至少要看二、三千张画,先做到见多识广,后期将进入创作实践阶段。高洪书记很赞同这种对历史经典作品的梳理,他说,积淀多了,底子扎实了,才能厚积薄发。
壁画系
在雕塑系会议室,展望老师正在给研究生讲授基础课《材料与观念》,看到同学们齐整到课,认真听课的状态,高洪书记很欣慰,他鼓励同学们防控疫情不可松懈,在做好防护的同时做好创作。
雕塑系
设计学院和建筑学院都在有序地上课,通过前期调整,使线上课程与线下课程有机结合、无缝衔接,保障了线下教学的顺利开展。
设计学院
建筑学院
开课教学检查是我校的传统,是学校对教学工作重视的一种体现。校领导高度重视,各部门、各教学单位为学生返校后线下开课做了大量准备工作,实现了线下教学与线上教学的平稳过渡和自然衔接,呈现出良好开学状态,保障了线下开课的教学秩序和教学质量。